![]() |
||||
|
|
好书推荐|2025年11月第一期
发布时间:2025-11-10 点击量:
《二十岁》
作者:包珍妮 ISBN号:9787533970697 出版社: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:2023年2月 豆瓣评分:7.0分 视频链接: 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10/29/VIDEc7KaesrLw7KumKsZuw0C251029.shtml?spm=C59377.P41X9zIYAKUm.ElW4EVxsdzcZ.79 推荐理由: 《二十岁》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女孩包珍妮的诗集。包珍妮罹患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,医生曾“宣判”她活不过4岁,但她现在已活过了20岁。她多次闯“鬼门关”,正常的肺功能早已丧失,呼吸依赖一台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呼吸机。她不仅自己与病魔顽强抗争,还鼓励父母要勇敢面对现实。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,她凭借唯一能动的右手大拇指,在手机上创作诗和歌词。她的作品被毛不易、廖俊涛、钟易轩等明星传唱。 本书收入其诗作共100首。这些诗和歌词字字真情,句句实感,都出自肺腑,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。
《赶时间的人:一个外卖员的诗》
作者:王计兵 ISBN号:9787516834114 出版社: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份:2023年2月 豆瓣评分:8.3分 视频链接: 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8/04/VIDERXlXqxdYNrjniGz9nokN250804.shtml?spm=C59377.P41X9zIYAKUm.ElW4EVxsdzcZ.487 推荐理由: 豆瓣2023年度图书No.8 外卖员王计兵,奔走15万公里送单途中,见证无数如自己般的漂泊者:他们慌张奔波,却丢失了身份——城市难落脚,故乡正远去。他在烟盒、废报纸上写诗,记录狼狈与尊严。“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,我沸腾的血,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,我嶙峋的瘦骨,就是我耸立的山川。” 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,写在烟盒上、废报纸上的诗句,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,生机勃勃,粗粝尖锐。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,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,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。本书就是他诗歌的首次集结出版。
《浪游记》
作者:王恺、韩松落、尼佬 ISBN号:9787301329016 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:2022年5月 豆瓣评分:7.7分 视频链接: 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10/18/VIDE4iABz6F40otNYwaF0fME251018.shtml?spm=C59377.P41X9zIYAKUm.ElW4EVxsdzcZ.132 推荐理由: 一位是曾跑遍山川的媒体人,一位是深耕文字的作家,一位是行迹遍布海外的旅行家。三位70后挚友,因共同的热爱——旅行与写作而结缘。他们以细腻笔触,记录着行迹所至的风景与人情:从兰州小镇到宜昌江畔,从湄公河银器店到西湖凌晨茶会,从尼泊尔豆汤饭到印度神庙。 他们在书中“六手联弹”,文字既关乎旅途,亦映照各自人生阶段的旅程。沉淀之下,可见光阴流转后的从容,以及一代人对朴素美好的本真热爱。
《朗读者》
作者:[德]本哈德·施林克 译者:沈锡良 ISBN号:9787544758895 出版社: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:2021年3月 豆瓣评分:8.7分 视频链接: 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5/16/VIDESYIEGmygM1K6KvHe5sLw250516.shtml?spm=C59377.P41X9zIYAKUm.ElW4EVxsdzcZ.799 推荐理由: 德语文学的璀璨明珠,首部登上《纽约时报》榜首的非英语小说 十五岁少年与三十六岁神秘女子的夏日恋曲,却在她不告而别后戛然而止。八年后,法庭上的重逢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——她竟是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,而深藏的秘密远比罪行更令人震撼:她宁愿终身监禁,也要守护自己是文盲的耻辱。 这段爱与罪、耻与罚的纠葛,直指德国战后一代的灵魂拷问:当至亲之人卷入集体罪恶,我们该如何面对?施林克以冷静克制的笔触,在历史废墟中打捞人性的微光——有些秘密比真相更沉重,有些理解比审判更艰难。
《手机废人》
作者:[日]石川结贵 译者:王雯婷/李昊(校译) ISBN号:9787532790005 出版社: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:2022年10月 豆瓣评分:6.4分 视频链接: https://tv.cctv.com/2025/05/08/VIDEYQiyQ2LX0rMOYW7q4Eib250508.shtml?spm=C59377.P41X9zIYAKUm.ElW4EVxsdzcZ.831 推荐理由: 智能手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正悄然掌控我们的人生。 你可能以为蓝光最伤眼,却不知对手机的依赖更危险。从幼儿到老年,无人幸免:母亲沉迷屏幕忽视孩子,影响其情感发展;学生为融入社交圈疲于奔命;上班族被GPS定位随时待命;老人则陷入游戏或网络诈骗。 手机如双刃剑,其无孔不入的渗透,让个体在异化中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。本书警示我们,避免成为“手机废人”,重新审视与科技的互动。
|
|||
|
||||